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,就要先看看其故事背景,这句话本是出自于明代曹学佺之口,原为"仗义每从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"。和你的提法有一字之差,但这也无关这句话的理解。
曹学佺(1574年-1646年)明代官员、学者、藏书家,闽中十子之首。这句话就是出自于其在广西做官时,判的一个案。这个案子有点特殊,大体就是皇亲的家奴纵狗伤人,伤的这个人是一个秀才,也就是读书人。在千钧一发之时,一个屠夫手起刀落砍了狗头救了秀才。后来皇亲告了屠夫,要判其死刑才肯罢休。相传明朝,桂林皇亲宗室素来骄横,好养斗犬,用做宫廷赌博娱乐,家奴们也依仗自己是皇亲奴才骄横跋扈,不仅欺压百姓,甚至连官府都不放在眼。
刚好这个案子落在了曹学佺头上,他是刚正不阿之人,哪能容得这种仗势欺人的事。了解案情后,不畏惧皇亲宗室,毅然判其屠夫无罪,更判皇亲要赔偿给秀才医药费。皇亲虽然觉得脸面无光,但在章法上又拗不过曹学佺。于是要求重审,并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秀才改口供,指认屠夫恶从胆边生杀了那条狗。 所以秀才就改了口供,曹学佺重新审理案子时,听完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,拍案而起,骂道:"人证,物证皆在,况且屠夫救你一命,你不思回报,反要置他于死地,与狗相好,认狗为友,伤天害理!天容你,我不容你!"说完就要衙役杖击秀才,较后供出是皇亲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。较后, 曹学佺重判: 屠夫无罪;秀才,与狗相好、认狗做友、恩将仇报,革去功名,给皇亲当狗! 并愤然在案卷上写下:"仗义每从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"的千古名联。
这就是这句话的来历,从今天看来,说的不是这句话的本意,而是谴责这种行为。近年来做好事被反咬一口的比比皆是,比如过马路扶老人之类的层出不穷,花样新颖,让人防不胜防!所以做好事的人,要么就先拍视频证实与自己无关再做,要么就干脆不做了。这不仅是读书有文化的人这样做,连小孩都知道不能轻易扶老人!这是多么可悲啊!但是不管如何,我们还是有正能量的,还是有人坚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和为人准则的,这与读不读书无关,与这个为人修养更有关系!
自古以来,为人仗义有侠义的多在江湖,读书人多在庙堂,难免有不同的处事方式,但是侠义之人更能凭一腔热血干出不平凡的事。而读书人难免瞻前顾后,畏首畏尾,也多奴颜婢膝之人,所以这句话虽有失公允,但也是每个时代的真实写照!这样的人古代有,现代也有!但你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!